“从某种程度上讲贫困县‘不差钱’,关键是要管好用好各类财政资金。”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接受《经济日报》记者采访时表示。
“不差钱”的一个重要体现,是扶贫投入较大幅度增长。胡静林介绍说,据初步统计,2015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贫困地区、贫困人口农业生产及改善生产生活条件、发展社会事业等综合扶贫投入近5000亿元。就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而言,2016年安排补助地方资金规模达到660.95亿元,比上年增长43.4%。
但是在扶贫投入规模不断增加的同时,资金使用管理仍存在使用分散、效率不高问题。胡静林形象地表示,比如“基层最知道自己哪儿疼,却没法开方抓药”,上下权责不匹配,贫困县没有项目安排和资金使用自主权;“打酱油的钱不能买醋”,项目和资金“碎片化”安排使用,制约了精准扶贫措施的落地。因此,就需要对这些资金进行整合使用,提高效率。
首先,这是政府部门“刀刃向内、自我革命”。“中央部门不仅要把资金、项目审批权限交给贫困县,而且要花更大精力加强管理和服务。这是各部门从服务扶贫大局出发,推进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这一‘放管服’改革的重要体现。”胡静林说,同时这也是推进精准扶贫、精准脱贫的重要举措。因为要实现精准,就必须下放权限、必须打破束缚,改变资金“碎片化”状况,通过科学的规划和有效的项目平台,确保资金投向最重要的方向、最关键的环节、最准确的对象。
中央有关部门如何做好“放管服”工作?胡静林分析表示,一是充分授权,完善制度,取消限制资金统筹整合使用的相关规定,为整合资金“松绑”。二是加大资金投入,加快预算执行,为增强贫困县财政保障能力提供支撑。三是建立工作协调机制,形成支持合力,调整完善相关专项规划,实现脱贫攻坚规划与部门专项规划的有效衔接。
对于作为实施主体的贫困县,胡静林说重点要做好“接”和“用”的文章,敢于接、接得住、接得好,推动工作重心从“要到钱”向“花好钱”转变。“以往的整合以‘拼盘式’为主,整合难以彻底,基层担心整合后部门不给钱,担心打酱油的钱买醋被追责,个别的还以此为借口不作为。这次涉农资金改革目标更精准、决心更大、条件更好。”胡静林告诉记者说,首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,中央各部门都明确了纳入整合的资金范围,授权由贫困县自主使用。其次,审计署对改革很支持,专门发文明确,“对扶贫资金审计的重点要看,是不是按照中央有关统筹整合使用财政资金的要求使用资金”、“对继续限定财政涉农资金具体用途或干扰统筹整合使用的,要坚决查处、坚决曝光”。财政部也将从资金分配方面为整合提供有力的资金和制度保障,让积极推进资金整合的贫困县在资金分配上能够得到更好地支持。
“从我们掌握的情况看,地方对贫困县整合涉农资金积极性很高。但是,也有些地方仍有顾虑,推进整合的力度不够。这就必须切实管好用好资金。”胡静林说。
权限下放到贫困县后,如何加强监管和考核,避免“一放就乱、一管就死”?对此,胡静林说,资金安全关乎改革成效。试点要在各级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,严格做好监管和考核工作。一要全面实行公开公示制度,主动接受监督,进一步创新公开公示方式,准确有效传递信息,便于群众接受和社会监督。二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。贫困县对涉农资金管理监督负首要责任,贫困村第一书记、驻村工作队、村委会也要深度参与。对监督不到位的,要严肃追责。三要强化绩效考核。要把脱贫成效作为衡量整合成果的主要标准,考核结果要通报,建立奖优罚劣的机制。(记者 崔文苑)
(信息来源:http://www.gov.cn/xinwen/2016-06/28/content_5086156.htm)